《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四川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的通知》
3月2日晚,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获悉,省政府办公厅最新印发了《四川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四川结合本省实际,对疫情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作出进一步要求。
怎么分区分级?
全省分四类地区实施动态更新
第二版工作指南对分区分级的标准与第一版相同,以县域为单位,将全省划分为无现症病例区、散发病例区、社区暴发区、局部流行区四类地区。其中,属于散发病例区、社区暴发区的县(市、区)以乡镇(街道)为单元,进一步落实内部分区分级防控策略。
具体分区分级由各市(州)、县(市、区)确定和动态更新,并相应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和防控策略措施。
无现症病例区为低风险地区。指本行政区域内无新冠肺炎病例,或最后1例新冠肺炎病例治愈出院且14天后无新发病例,或最后1例住院(新发)病例转院至其他行政区域后14天无新发病例。
散发病例区为中风险地区。指本行政区域内新冠肺炎仅有个别或散发确诊病例,且1周内发病率在3/10万之内。
社区暴发区和局部流行区为高风险地区。其中社区暴发区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明显增多,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或出现持续传播,且1周内发病率在3/10万—15/10万之间。局部流行区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迅速传播蔓延,1周内发病率>15/10万。
人员健康分类?
居民健康分三类
根据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状况、病例密切接触史等判断其传播疾病风险,第二版工作指南将居民分为三类:
高风险人员。
(1)来自省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省外湖北全省、除湖北外其他省份疫情高风险地区的人员。
(2)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
(3)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4)境外疫情较重的国家(地区)的入境人员。
(5)其他需要纳入高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中风险人员。
(1)来自省内外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
(2)有发热、干咳、气促、呼吸道症状的人员。
(3)实施居家观察未满14天的治愈出院确诊病人。
(4)解除医学隔离未满14天的无症状感染者。
(5)其他需要纳入中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低风险人员。
(1)来自省内外疫情低风险地区的人员。
(2)来自省内外中风险地区,但持有有效期内、省际互认的健康证明的人员。
(3)高风险、中风险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
根据工作指南,对于低风险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即可出行和复工。另外,对于持有《四川外出务工人员健康申报证明》的人员,抵达用工单位所在地时,除体温异常外,不需要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各地和各用工单位不得另行设置限制门槛。与四川省签订健康申报证明互认协议的省份,按协议规定执行。
不同分区怎样管理?
低风险地区全面恢复经营场所和服务单位
第二版工作指南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部分,分别对四类地区适应的管理方式作出了规定。
在低风险地区,提出“全面复工复产”。除企业和重点项目外,工作指南明确,“全面恢复酒店、购物中心、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便利店、药店、理发店等经营场所正常营业。”同时要求明确了:全面恢复餐饮服务经营单位正常营业,但限制集体性聚餐、承办宴席(含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
视疫情情况适时开放影院、网吧、歌舞厅、KTV、酒吧、茶楼、棋牌室、农家乐、游泳馆、健身房等休闲娱乐场所,但要缩短开放时间、限定人流量,严格落实场所清洁卫生、通风消毒、人员体温检测等防控措施。
在低风险地区,公共场所和景区也要求开放,“有序开放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但要缩短开放时间、限定人流量,严格落实场所卫生清洁、通风消毒、人员体温检测等防控措施。”“全面开放达到防控要求的景区、旅游度假区,但要缩短每日开放时间、限定人流量,严格落实场所卫生清洁、通风消毒、人员体温检测等防控措施。”
在高风险地区,则明确要求“暂缓复工复产”。(记者 李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