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宣传
理论研究

关于人防信息化建设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21-08-27 作者:张辉 张勇 宋仕伟 刘莉 黄晶晶 来源:南充市人防办 点击: 次 字体:【

进入新时代,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系统资源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愈发紧密作为事关人防事业发展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人民防空建设发展的重头戏。因此,加强人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人防信息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保障作用,显得极为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南充市人防办成立调研组,对人防信息化建设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对人防信息化建设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南充市人防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城崛起,南充市人防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民防空“一网四系统”人民防空信息传输网络及相应的人民防空预警报知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防护救援系统、综合保障系统)逐步形成和完善,主要包括人防固定和机动指挥平台、短波电台、海事卫星、便携站卫星等应急通信设备,无人机、单兵图传、LET专网等信息采集设备、防空警报控制、报知设备等。各县(市)人防部门配备了人防指挥车、短波电台、4G图传等设备。全市人防系统现有通信设备能够充分为地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预警报知、通信、现场音视频信息采集、参与组建临时指挥所等服务保障,逐步融入到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害中,人防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属性和优质资源力量,为抗震抢险救灾做出了贡献。

利用人防固定和机动指挥平台提供应急指挥和通信保障。全市已建成包括基本指挥所、机动指挥车、信息采集车及相关设备的人防指挥平台,形成了固定与机动、有线与无线、远与近相结合的综合信息保障能力。其主要特点为:高效的机动能力,可随时在省内及周边地区事发现场执行任务;不受限制的专用卫星通信系统,集成了较为先进的移动通信设备,包括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短波和超短波、无人机等,可实现5公里范围内“空地两体”现场视频信息采集,并将采集数据适时传输至指挥中心,满足应急现场“公专结合、跨区级联、远程共享”的通信覆盖与应用需求;完备的现场指挥功能,机动指挥车可容纳12人组会的临时指挥所,信息采集车具备简易会议功能,移动警报车可提供机动预警、实时画面转播及宣传,同时,所有车辆具备完备的电源保障体系,可提供24小时不间断供电。

利用海事卫星装备保障应急救援人员通信畅通。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以其便捷、可靠、不受地面条件影响的优势,在应急救援的指挥联络、新闻信息的传递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全市信息人防系统配备海事卫星电话8部,能够为各种救援队伍、救援活动提供通信联络保障,为灾难现场与外部沟通提供信息传递保障。

利用LET自组网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LET自组网作为应急通信系统的一种,以其快速部署、高带宽、自组网的网络特性,成为领导指挥决策的重要支撑。南充市人防办信息系统已配备LET自组网及单兵图传设备,可以由工作人员背负进入指定现场,将现场实时画面传送至现场指挥中心,为领导决策提供现场情况、救援队伍之间的数据和信息支撑。

利用便携卫星装备完善应急指挥网络。便携卫星装备作为人防应急通信的重要补充,以其便于携带、随行随建、带宽高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补充和完善应急指挥网络的现场端网络。南充市人防办配备的便携卫星通信装备可以达到“一人架设、两人运输、随架随通、通信不间断”水平,能够将救援情况、视频等信息第一时间利用卫星网络传输至现场指挥中心。

利用防空警报信号发布灾情预警。人防通信警报网络具有多途径、多手段的典型特征,能够为应急指挥提供更大覆盖范围、更多预警方式的通信和预警报知。南充市人防信息预警报知系统已达150多套,基本达到“警报数量多、覆盖范围广、集中统一控、报知能力强”水平,可为政府实施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提供有力保障。

人防信息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防信息化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为防灾减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支援和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全市人防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还远远不能适应战时防空和平时应急抢险救援的需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还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认识不到位,对人防信息化工作支持力度不大。人防部门长期围绕战备开展工作,人防的“应急支援”使命任务不够突出,同时,由于人防信息化建设比较“隐性”,平时作用发挥得不充分、不明显,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人防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不了解人防信息系统及装备的功能与作用,认为人防部门的职责仅仅是修建地下人防工程、预防敌人空袭,防灾救灾抢险是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能。这使得人防信息化系统参与政府应急管理工作难以有序进行,很多时候在应急抢险救灾时人防信息系统投入难、参与难。

规划不科学,人防信息化建设不平衡、发展滞后。目前,全市人防信息化建设主要基于通信、预警报知、信息采集等方面,没有充分运用到人防工程和人防避难场所等,没有统筹规划城市的社会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等公共设备。人防信息化建设没有跟上时代和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节奏,设备设施更新不及时,标准要求没有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导致人防信息化硬件软件等多次升级改造,浪费大量精力和物力。同时,人防信息化建设分布不平衡,有些地方建设得好、利用得好,有的地方还相对滞后,甚至还是空白,因此,在统筹利用中难以充分全面发挥人防信息系统的独特作用,甚至出现用不上的情况。

作用不明显,人防信息化建设融入程度不高。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人防信息系统还未充分发挥高科技与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人防工程、疏散地域、避难场所等情况还没法通过信息系统与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互联互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均没有明确人防部门在平时防灾减灾中的职能任务,人防信息系统参与政府应急管理系统还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人防信息化建设无法完全融入应急管理体系,导致应急抢险时出现统筹不好、各自为政的现象。

人才不专业,人防信息化建设受技术制约严重。受编制限制及专业技术人才的价值理念不同,目前真正精通专业技术的人员偏少,现有信息技术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不断涉入人防信息建设领域,在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某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从业人员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这种情况与未来人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相差太远,很难适应未来国家在人防信息分建设方面的发展。由于先进技术人员的缺乏,特别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方面人才的缺乏,导致人防信息化建设更新发展滞后、运用难度大。

人防信息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指出:“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要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提高防空袭斗争能力,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人防信息化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强化人防信息化建设,助推人防信息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强化宣传,提高人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人民防空是全民性防护工程,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因此,要努力把人防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教育融入社会宣传教育体系之中,借助报刊、电视等主流媒体,借助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大力宣传人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社会作用,引导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关心人防事业发展,全力支持人防事业,全面了解人防信息化发展的思路、作用和前景,积极参与到人防信息化建设,形成全民建人防的浓厚氛围,推动人防信息化高质量快速发展、推动人防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主动作为,加快人防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人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硬件建设,补齐短板随时增添新的高技术信息化设备,构建人防信息化物质基础。要强化软件建设切实把软件建设摆到重要位置,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规范。要强化数据管理,统一数据标准和格式,构建覆盖人防专业信息、重要经济目标信息、城市基础信息、社会综合信息以及敌情信息的人防综合数据库系统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畅通数据共享渠道,消除“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推进数据分析和综合运用,形成上下左右互联互通的整体效应,使人防信息系统转化为人民生命财产的有效防护,实现科学、准确高效的目

综合施策,充分融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李克强总理在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指出:“要注重发挥人防资源的应急救援支撑功能。地方政府要将人防主管部门列入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将人防应急指挥系统纳入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将人防设施设备纳入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将人防专业队伍与其他应急救援队伍统一调用,组织防灾减灾和人民防空相结合的演练。”人防部门是目前政府机构中唯一受军政双重领导和指挥的行政机关,人防信息系统在指挥体系和综合协调军政、军民关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有效地发挥灾害预警、综合协调、信息收集与处理、资源调配等行政职能。人防信息系统经过历年的发展,已积累丰富的优质资源,各类指挥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并已形成网络和体系;通信手段从有线到无线,从固定台到移动站,通信警报系统已成体系;人防专业队伍专业性强、素质高,多次遂行任务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必须健全人防信息化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立起有层次、有结构、紧密联系、互相配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做好顶层设计,深入推进与政府应急、公安、消防、交通、卫生、气象等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与兄弟省、市、县人防信息系统的区域协同合作,深化人防信息系统跨区支援协作机制构建,积极开展训练演练,提升防护区域的整体防护能力和人防信息系统的协同支援能力。

创新机制,紧密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人防信息化建设要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开创“智慧人防”新天地,努力在迎接挑战中创新变革,在把握机遇中跨越提升。科学规划人防信息化建设,把智慧人防融入智慧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协调推进、融合发展,使人防信息化建设尽可能延伸到城市各个重要方面,实现人防指挥通信自动化、辅助决策程序化、控制平台一体化、要素管理智能化,使人防资源更好地实现优化配置和力量整合,为整个城市的智能防护提供优质的信息系统平台和信息保障。利用包括人防信息系统在内的城市智能体系构建智慧人防防护体系,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的全景可视化管理、运营、服务和应急救援的全过程管理全面构建以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指挥保障体系,覆盖全市的机动指挥通信体系和机动警报体系。

人才强技,促进人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人防信息化建设更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一是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从高校引进一批信息化、网络化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人防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力;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一批熟悉掌握5G技术、无人机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利用和资源系统整合的新型专业人员,提高人防信息化管理和利用水平;三是与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既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化创新的平台,又为人防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人防信息化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化的深度融合、科学融合;四是借助军地信息化专家的力量建立人防信息化专家库,充分利用在人防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人防信息化行业标准制订、人防信息化创新等活动中,努力提升人防信息化建设服务的水平


打印】 【关闭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省国动办

网站标识码:5100000022

Copyright © 2013 www.scr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人民政府国防动员办公室版权所有 收藏本站 | 蜀ICP备19002708号 |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